疫情肆虐已經超過兩年,市民的生活習慣出現不同的變化,譬如以往大家會在實體店買衣服,而現在卻會選擇網購。在居住方面,有少部分香港人為了體驗猶如在外國度假的感受,選擇住在酒店或青年旅館之中居住。而食物方面,大家除了會選擇餐餐叫外賣之外,亦多了不少人買急凍食品,嘗試親自下廚。
雖然急凍食品在香港向來都有一席地位,但是在疫情之前,普遍香港家庭主婦都會抽空在街市買新鮮的食材,為家人煮一頓新鮮又美味的飯菜。但疫情爆發後,新鮮食材來貨量減少,市民為了能有效地儲存食物,減少外出機會,於是會選擇購買大量的急凍食品放於雪櫃內儲存。
大家對急凍食品的印象,或者會聯想起未經烹調、未調味的原材料。但自氣炸鍋逐漸普及,有不少的急凍食品都已經為大家處理好,而大家只需將這些急凍食品放入氣炸鍋內,等約數分鐘,便能享用媲美餐廳級數的食物。急凍食品的種類多不勝數,有雞翼、雞槌、餃子等等。而這些急凍食品亦漸漸成為香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由此可見,急凍食品在香港的地位開始逐步上升。雖然如此,並不代表新鮮食材就此失去地位,就此被香港人淘汰。香港人對食物對有一份執著,譬如食雞一定要有雞味,所謂的雞味並非故弄玄虛,而是由新鮮宰殺的雞煮出的餸菜,肉味確實比急凍食品更為突出,而且餸菜亦更加美味。因此,新鮮食材仍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。而錢大媽正是反其道而行,堅持以不賣隔夜菜的模式經營,深受普羅大眾的歡迎,獲取不少利潤,因此錢大媽分店越開越多。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