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 至 40 歲的上班族承受著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壓力,而中年及老年人則常被經濟、家庭和健康問題所困擾。不同年齡階段面臨的壓力各不同,如果發現自己有情緒問題,該如何調整心理健康問題?遇到情緒病的人士,又有哪些情緒病求助方法?
陳亮妤畢業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,曾專注於公共衛生政策及心理衛生領域。作為台灣精神科醫生兼公共衛生學者,她長年思考著如何制訂台灣的心理衛生政策。
在接任台灣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之前,陳亮妤已經是衛生政策推動的支持者,曾參與推動毒品和愛滋防治等政策。她坦言不後悔選擇修讀精神科這條路,甚至感恩這份職業使她的人生更豐富。「成為醫師的過程,以及在專業訓練上投入的時間,讓我生命的厚度和廣度都大大增加。」
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
在台灣,幾乎每個年齡層都有心理健康的需求。針對 15 至 30 歲的年輕族群,陳亮妤推出了心理健康治療及支持方案,提供三次免費諮商於有需要的人士。陳亮妤表示,設計療程的目的是希望提高民眾對心理健康的重視,並以政府的身分帶頭行動,告訴民眾知道,精神患者求助並不可恥。
年輕人面臨心理壓力,但卻因尷尬而無法對親朋好友訴說,此時需要專業的第三方聆聽和給予建議。心理支持方案的三次面談,旨在建立關係、處理危機,若問題嚴重還會轉介至醫院進行診斷。
Comments are closed.